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诞生于1938年抗战烽火中。数学学院先后经历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1938-1946)、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1946-1949)、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1950-1958)、昆明师范学院数理系(1958-1962)、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1962-1984)、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4-2000)、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2000-)7个历史发展阶段,2000年数学系更名为数学学院。西南联大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其中数学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唯才是举的姜立夫、勇于开拓的江泽涵与识才造才的杨武之被称为西南联大“数学三元老”。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陈省身的Gauss-Bonnet(高斯-波内)公式的内蕴证明、许宝騄的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享誉世界,三人并称西南联大“数学三杰”。西南联大师生中数学名人灿若星河,涌现了中外院士18位。江泽涵、杨武之、赵访熊、朱德祥等曾任数学系主任。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朱德祥,数学家刘声烈等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承并保持了优良的传统。
数学学院是学校建系最早的系科之一,师资力量较雄厚。1978年,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批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6年,数学学科成为云南省A类高原学科。2022年,数学学科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基础提升计划)。2024年,数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类),2019年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专业,2021年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1938年办学以来,86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和专修科学生13000余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办学体系。
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共19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20余人。在职职工8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7人。教师中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1人、教学名师1人、文化名家1人、青年人才17人、创新团队1个。学院教师先后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云南省数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云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应用统计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数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云南省统计学专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兼职20余人。现设置“五系一部”: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统计系、计算数学系、数学教育系、大学数学部。学院教学科研及办公用房面积逾6000平米。
教师获得“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获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获“云南省特级劳动模范”称号等荣誉。
教师出版和翻译著作、教材及教参等书籍130余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级别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在研国家基金20余项),在《中国科学:数学》、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Communications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Journal of Geometric Analysis、Journal of Algebra、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科研获奖6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0余项,2020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学院拥有一批教学和科研平台。“西南联大数学文化馆”获批国家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设立为“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有云南省现代分析数学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复杂系统建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现代应用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变分学及其应用科技创新团队,数学研究所等。
学院继承了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与外部保持学术沟通和交往。早在1943-1946年,陈省身、华罗庚先后被派往美国研究、讲学,为联大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创造了重要的条件。1988-1991年,林毓材教授应邀赴南达科他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讲授研究生课程《递归论与算法》。二十一世纪以来,学院持续派出教师到海外访学。学院邀请了百余人次海外杰出学者和港台地区等知名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来访,并为本科生和教师开设短课和讲座。近年,学院主办微分几何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会议、复动力系统、中德国际微分几何会议、Teichmuller空间国际会议、非线性分析国际会议暨第21届全国非线性泛函分析会议、中国数学会第12届全国数学文化论坛、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21届年会等大规模学术会议。德国数学家U.Simon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NeilTrudinger院士、汪徐家院士,杨乐、郭柏灵、李安民、刘应明、田刚、文兰、严加安、彭实戈、江松、叶向东、张平文、张伟平、曾庆存、袁亚湘、汤涛、陈志明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北京大学刘嘉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吴喜之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辛周平教授、香港大学田国梁等学者多次到学院访问。
学院不断深入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全员育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大一新生晚自习,“小黑板”计划,学生成长记录,课堂教学比赛等专业素质培养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特色:专业基础厚实,教师技能突出,敬业精神强,教研能力高,综合素质好。80%以上在基础教育一线就业,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近两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自1994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100余项国家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5项。
学院所培养学生中拥有众多品学兼优的杰出校友和大量各类人才。代数图论和置换群论的国际学术带头人李才恒教授(1985年获硕士学位)先后就职于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1998年被国际数学组织ICA授予Kirkman奖章。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李昂生研究员(1988获硕士学位),在可计算性理论研究中解决了Lachlan 1967年提出的学科主流方向的一个40余年的未解决问题,Shannon 1953年提出的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半个多世纪的重大挑战性科学问题。校友中有一大批中学数学骨干教师、现任曲靖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晶(1983级)、曾任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马永文(1981级)等。
多年来,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教职员工认真负责履行岗位职责,继承和发扬了80余年来数学学院形成的严谨务实、追求科学的传统,整个学院多年沐于追求真知、和谐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中,赢得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学生第一党支部和学生第五党支部先后评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严谨务实、潜心育人”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有力巩固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学院发展迈上新的台阶!